二 级 学 院(部): 体育工作部 执 笔 人: 李震宇 审 核 人: 侍 勇 制 定 时 间: 2024年11月 修 订 时 间: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二○二四年十一月
《体育与健康:瑜伽选项课选项课》课程标准
一、 课程信息 表1 课程信息表 课程名称 | 体育与健康 | 开课院部 | 全校各二级学院 | 课程代码 |
| 考核性质 | 考试 | 前导课程 | 体能引导课 | 后续课程 | 瑜伽俱乐部课 | 总学时 | 28 | 课程类型 | A 理论课 | 是□ | B理实一体化 | 是√ | C 实践课 | 是□ | 适用专业 | 全校各专业 | 生源类型 | 全类型 |
表2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名单1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称/职务 | 1 | 侍 勇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教授/体育工作部教师委员会主任 | 2 | 王 军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副教授/体育教学教研室主任 | 3 | 徐敏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副教授/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主任 | 4 | 季宵磊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讲师/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主任 |
二、课程性质 瑜伽课是通过一定的体位功法,帮助练习者伸展放松肢体,每个缓和的动作搭配呼吸训练按摩不同部位的内脏器官,通过专注地呼吸使筋骨适当伸展,寻求身体的平衡以达到身心整合、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 通过瑜伽课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瑜伽运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练习瑜伽的正确方法,如:呼吸方法、所练习体位配合相应的呼吸、所练习体位的练习步骤等;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勇担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更高质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促进高职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 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推进思想观念变革,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培养学生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帮助广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更加注重“知识、能力、行为、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享受乐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加游戏与比赛等竞争要素,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竞争与表现的乐趣,实现从激发兴趣到形成志趣、享受乐趣的层层深入。通过组织游戏、增加竞赛、丰富内容、鼓励自主等方式,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帮助学生有效锻炼、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体验成功,使其真正能够乐在其中。 2.增强体质 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强化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要加强“勤练”,在基本运动技能的锻炼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教材、课型、场地、气候等科学安排运动强度,合理设计练习密度,针对学生素质发展敏感期合理组织学、练、赛,科学推进基本运动技能“课课练”活动。要通过高质量组织课堂教学,课内外相关联开展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锻炼等,有效增强学生体质。 3.健全人格 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人品质。全面把握体育的“育体、育智、育心”综合育人的价值,通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塑造活泼开朗、与人为善、团结协助、遵守规则等良好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 4.锤炼意志 通过体育课、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惧失败的意志品质。精心设计有一定强度、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优良品质,要通过组织教学比赛和竞技比赛,不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勇敢坚毅等坚强意志。 课程具体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瑜伽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瑜伽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瑜伽锻炼,提高自己的瑜伽运动能力。 3.身体健康目标 积极参与瑜伽活动能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瑜伽学习目标;自觉通过瑜伽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瑜伽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6.思政教育目标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及课时分配 表3 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注:思政模块2课时,平均融入10次体育课堂,每次约10分钟。 序号 | 项目 (模块)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课时 | 1 | 思政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合理地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之中; |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 2 | 2 | 健康知识 | 运动健康与安全; 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护;
| 了解运动健康与安全、运动损伤、救护等知识与技能。掌握正确科学锻炼方法。 | 2 | 3 | 基本运动技能 | 基础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基础体能与基本运动能力; 专项体能:运动专项体能与专项运动能力; | 提高学生基础体能、专项体能能力,学会所必须的基本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 8 | 4 | 专项运动技能 |
瑜伽运动简介 | 介绍瑜伽运动起源、发展;分类和特点;运动功效;与中国传统养生运动之间的联系; | 1 | 瑜伽运动的调息
瑜伽运动的入定方式 |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完全呼吸; 造诣式、简易式、霹雳式、莲花式; | 2 | 瑜伽运动的基本体式 | 蝴蝶式、束角式、单腿伸展头触脚式、山式 | 2 | 瑜伽拜日十二式成套体式 | 准备姿势、祈祷式 | 1 | 展臂式、前屈式 | 1 | 骑马式、山岳式 | 1 | 八体投地式、眼镜蛇式 | 2 | 山岳式、骑马式 | 1 | 前屈式、展臂式、祈祷式 | 1 | 拜日十二式成套体式 | 2 | 5 | 机动 | 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练习与测试 | 2 |
五、课程考核 (一)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表4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 专项技术 | 身体素质 | 运动参与 | 课外运动 | 比重(%) | 40 | 30 | 20 | 10 |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1.专项技术:40% 考试项目:瑜伽拜日12式,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情况进行打分。 评分标准: 100-90分:熟练正确完成全套动作,动作符合技术要求;呼吸平稳、缓慢;动作连贯、舒展优美并与呼吸吻合。 89-80 分:较熟练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基本符合技术要求;呼吸平稳、缓慢;动作较连贯、舒展优美并与呼吸吻合。 79-70 分:完成全套动作,动作有轻微错误,动作与呼吸大致吻合。 69-60 分:完成全套动作,动作没有严重错误,动作与呼吸大致吻合。 60分以下:不能完成全套动作,动作有严重错误,动作与呼吸不吻合。 2.身体素质:30% 秋季学期:身高、体重、肺活量、1000米(男)800米(女),力量、柔韧素质选择一项。 春季学期:50米、立定跳远,力量、速度素质选择一项。 身体素质考核标准和方法见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运动参与:20% 运动参与依据: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缺课超过1/3,体育成绩不得及格。 4.课外运动:10% 正常按校园健康跑实施方案的要求每学期完成校园健康跑距离100公里,占体育课成绩10分满分。
六、其他 1、教学所需硬件和技术支持:瑜伽房、组合音响 2、任课教师按照本标准拟定授课计划,编写教案和授课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