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由后勤服务中心主办的清明节主题文化活动在宜园餐厅举行。基础部大学语文教研室陈晓兰老师应邀为参与活动的学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清明与寒食:传统节俗中的文化记忆”的专题讲座。讲座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与人文解读,带领同学们深入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现场反响热烈。
讲座中,陈晓兰以“寒食节”的起源为切入点,结合《左传》《史记》等典籍记载,讲述了春秋时期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历史典故,并剖析了寒食禁火、清明取新火的习俗演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文史资料,陈晓兰将清明节融合自然节气与人文精神的独特内涵娓娓道来,同时引申至踏青、插柳、祭扫等传统习俗背后的文化深意,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价值。
为增强参与感,陈晓兰设置了问答互动环节。她结合诗词名句与地方民俗,解答了同学们关于节日习俗差异的疑问。现场学生纷纷表示,讲座“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一位同学感慨:“以前只知道清明节要扫墓,今天才明白其中蕴含的感恩与生命教育意义,这样的传统文化课让人耳目一新!”
(供稿人:陈晓兰 审核: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