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体育游戏选项课》
课程标准
二 级 学 院(部): 体育工作部
执 笔 人: 许龙成
审 核 人: 侍 勇、王 军
制 定 时 间: 2024年11月
修 订 时 间: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二○二四年十一月
《体育与健康:定向与越野行走选项课》课程标准
一、 课程信息
表1 课程信息表
课程名称 | 体育与健康 | 开课院部 | 全校各二级学院 | |||
课程代码 | 考核性质 | 考试 | ||||
前导课程 | 体能引导课 | |||||
后续课程 | 体育俱乐部课 | |||||
总学时 | 28 | 课程 类型 | A 理论课 | 是□ | ||
B理实一体化 | 是√ | |||||
C 实践课 | 是□ | |||||
适用专业 | 全校各专业 | |||||
生源类型 | 全类型 |
表2 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名单1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称/职务 |
1 | 侍 勇 | 体育工作部 | 教授/体育工作部教师委员会主任 |
2 | 王 军 | 体育工作部 | 副教授/体育教育教研室主任 |
3 | 徐 敏 | 体育工作部 | 副教授/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主任 |
4 | 季宵磊 | 体育工作部 | 讲师/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主任 |
二、课程简介
课程是学校公共体育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应职、任职能力与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勇担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更高质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促进高职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
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推进思想观念变革,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培养学生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帮助广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更加注重“知识、能力、行为、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享受乐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加游戏与比赛等竞争要素,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竞争与表现的乐趣,实现从激发兴趣到形成志趣、享受乐趣的层层深入。通过组织游戏、增加竞赛、丰富内容、鼓励自主等方式,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帮助学生有效锻炼、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体验成功,使其真正能够乐在其中。
2.增强体质
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强化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要加强“勤练”,在基本运动技能的锻炼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教材、课型、场地、气候等科学安排运动强度,合理设计练习密度,针对学生素质发展敏感期合理组织学、练、赛,科学推进基本运动技能“课课练”活动。要通过高质量组织课堂教学,课内外相关联开展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锻炼等,有效增强学生体质。
3.健全人格
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人品质。全面把握体育的“育体、育智、育心”综合育人的价值,通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塑造活泼开朗、与人为善、团结协助、遵守规则等良好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
4.锤炼意志
通过体育课、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惧失败的意志品质。精心设计有一定强度、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优良品质,要通过组织教学比赛和竞技比赛,不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勇敢坚毅等坚强意志。
(二)课程目标
(1)社会能力:通过体育游戏,规范道德行为方式,促进价值观念内化,培养竞争合作意识。满足合群需求,促进人际交往,完善个性特征。促进社会角色的体验,形成自我意识,培养社会化品质。
(2)专业能力:在了解体育游戏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体育游戏在不同年龄段体育教学中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体育游戏创编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体育游戏的分类,使学生明确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尤其是在快乐体育的指导理念下,体育游戏更是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3)方法能力:利用变化法,组合法,移植法,程序法,提炼法,可把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
四、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及课时分配
表3 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序号 | 项目(模块)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课时 |
1 | 思政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合理地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之中 |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 2 |
2 | 健康知识 | 运动健康与安全 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护 | 了解运动健康与安全、运动损伤、救护等知识与技能。掌握正确科学锻炼方法 | 2 |
3 | 基本运动技能 | 基础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基础体能与基本运动能力 专项体能:运动专项体能与专项运动能力 | 提高学生基础体能、专项体能能力,学会所必须的基本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 8 |
4 | 专项运动技能 | 发展速度素质为主的比赛 | 2 | |
发展力量素质为主的比赛 | 2 | |||
发展耐力素质为主的比赛 | 2 | |||
发展灵敏素质为主的比赛 | 2 | |||
发展柔韧素质为主的比赛 | 2 | |||
5 | 机动 | 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练习与测试 | 4 | |
合计 | 28 |
注:思政模块2课时,平均融入10次体育课堂,每次约10分钟。
五、课程考核
(一)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表4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 运动技能 | 体质测试 | 运动参与 | 课外运动 |
比重(%) | 40 | 30 | 20 | 10 |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1.运动技能:40分
评分标准:
等 第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占比(%) | 20 | 30 | 50 | 无效成绩 |
2.体质测试:30分
秋季学期:身高、体重、肺活量、1000米(男)800米(女),力量、柔韧素质选择一项。
春季学期:50米、立定跳远,力量、速度素质选择一项。
身体素质考核标准和方法见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运动参与:20分
运动参与依据: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缺课超过1/3,体育成绩不得及格。
4.课外运动:10分
正常按校园健康跑实施方案的要求每学期完成校园健康跑距离100公里,占体育课成绩10分满分。
六、实施要求
(一)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职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蔡锡元、李淑芳.《体育游戏》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李民强 敖运忠 《中外体育游戏精粹》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王林等 《田径游戏大全》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
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主”开放式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教学资源
教学设备条件:应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场地以及体育游戏所需的任何器材,还应配备必要的场地、设施,器材和电教设备,应有与教学内容配套的挂图、录像、光盘,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还应配备必要的图书和影像资料。
教师团队: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主讲教师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许龙成老师,教授,从事16年的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