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
课程标准
二〇一五年八月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1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为纯理论课。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适用于所有专业,大一下学期到大三上半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各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介绍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名家及文学思潮与流派,通过对具体篇目的欣赏,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也给那些有文学兴趣的学生提供创作方面的帮助。
1.4设计思路
文学欣赏课程课时少,按传统的逐篇串讲式的分析模式,教材利用率低、教学效率低,费时多,效果小。我们经摸索已基本建立的文学欣赏“理论、规律教育模式”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这个矛盾的比较理想的模式。这是一个总体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将文学最基本的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引入教学。文学的性质决定了阅读文学作品必须通过品味语言来实现,通过品味语言来领悟作品的形象,体验作家和作品的感情。语言、形象和情感,这就是所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对此任何时候都要紧抓不放。它们是“纲”。在这个纲下面,根据不同的作品又可以衍生和引伸出其它许多“目”来,也就是一些具体的阅读欣赏理论和规律,而具体的理论规律又可以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认识。这样由纲到目,由目到纲,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又掌握了若干具体理论、具体规律,也就掌握了阅读欣赏的一般方法。如果把教材当作一批例子,课堂上通过对某些经典例子的分析,就能以一当十,以简驭繁、以有限向无限拓展,教学目标也就能实现了。
2课程目标
2.1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文学欣赏的教育对象是所有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对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不需要那么精、深、专,但他们却需要从总体上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文化修养和人格素质,故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篇目的欣赏,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成就,以提高其整体文化水平。
2、了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了解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成就及其意义;
(二)能力教学目标
1、对经典作品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等有较为深刻地认识。
2、能够用带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阅读、欣赏、评价(品味语言、领悟形象、体验情感)一般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学写一般的赏析文章。
3、通过选文的典范性、丰富性达到提高文化素质和阅读、表达能力的目的,并启迪思想、激发创造的灵感与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学会鉴赏并正确评价文学遗产,全面提高文学素养.
2、使学生在对名著的阅读欣赏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审美的愉悦、道德的熏陶、性情的陶冶、人格的健全等综合性素质培养。
2.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各类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掌握职业需要的语言和文学知识。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2、具有正确对待职业、满足职业语文需要的综合能力。
(三)素质目标
1、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2、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3、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职业态度。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介绍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名家名著,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种体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习惯,课程以现当代文学为重点,尤其是小说。
本课程适当介绍作家的生平与文学成就、作品的写作背景,主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思想意蕴、艺术价值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
古代诗词
1、诗歌发展的历程
2、唐诗、宋词主要流派
3、唐诗、宋词代表诗人
4、元稹、李商隐诗歌欣赏,晏殊、秦观词作欣赏
现当代诗歌
1、现当代诗歌主要流派
2、代表诗人
3、卞之琳、戴望舒诗歌
4、朦胧派诗人、海子
古代小说导读
1、《西游记》
2、《金瓶梅》
3、《封神演义》
4、《红楼梦》
现当代小说专题1
1、鲁迅
2、老舍
3、王蒙
现当代小说专题2
1、莫言
2、贾平凹
3、刘震云
4、白先勇
通俗文学专题
1、张恨水
2、金庸
3、古龙
散文专题
1、余秋雨
2、林清玄
3、吴念真
戏剧专题
1、《牡丹亭》
2、杨潮观
3、萨特
4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中国文学十五讲》周先慎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第二版
《现当代文学十五讲》陈思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第二版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文学欣赏的教学不应局限于作家作品的分析,可以把与文学相关的内容包括进去,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如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其次,注入时代的气息。增加文学与文化最近最新的内容,使文学欣赏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现代生活,反映鲜活万变的当代特色,如增加反映网络文化、校园文学、影视剧本以及最新科技发展的内容。再次,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文以载道”的特点,充分发掘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因素,以此感染学生,为他们确立人生追求、价值趋向目标做正面的积极的导向。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可以使用情感投入法、点面结合法、内容讲授的纵向横向比较法、研究性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外书目阅读法、课堂演练法(对学生口头表达、言语交际的训练)教学方法。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为适应新形势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本课程结合学校已有的教学设施,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将综合运用课堂讲授、自学以及诗文朗诵、演讲、观看影视片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贯彻“行动导向法”的原则,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其一,力争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破以时间为经,以选文加文学史为纬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为以文学史、文化史为经,以文学或文化专题为纬的教学模式。
其二,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而且要进行课堂外的延升,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弥补课堂教学受教学空间、教学环境限制的不足,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一步开展课堂外“大课堂”教学。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作辅助,提高教学效果。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方式更加立体、丰富,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改革传统教学思路,努力挖掘文学欣赏这门课程所应该包含的哲学、政治、历史、美学等人文学科方面的因素。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采取过程性评价法,即平时成绩占总评分的30%,期末考查占总评分的70%。 试题类型主要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写作。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教师个人大学城空间及蓝墨云班课,有详细的教案、备课笔记、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外推荐的阅读书目等各种教学资源。
5编制说明
《文学欣赏》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执笔人: 王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