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标准
1综述
1.1课程类别
A类纯理论课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高职高专类院校所有专业,任一学期皆可开设。
1.3课程性质
本课程基础知识性和理论性突出,同时具有较为明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汉语方言研究”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熟悉现代汉语方言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主要构成要素、一般性的常用方法和规范,培养学生从事现代语言生活田野调查和咨询基本能力和素养,提高学生方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方言语料分析能力、方言理论和常识相结合的能力。
1.4设计思路
本课程学习之前,一般要先熟悉汉语常识;本课程理论性较强,且涉及面广,实际讲授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接受实情酌情调整;本课程实践性比较明显,需要学生实际动手,以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2课程目标
2.1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熟悉现代汉语方言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主要构成要素、一般性的常用方法和规范,培养学生从事现代语言生活田野调查和咨询基本能力和素养。
2.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2.2.1知识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并了解汉语方言的基础知识及理论;
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并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基础知识及理论。
2.2.2能力培养目标
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现有的底本从事语言调查的能力;
能根据实际需要较熟练、规范地调查自己语言文化现象的能力。
2.2.3思想教育目标
使得学生学会方言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实际迁移能力;
掌握借鉴方言学常识和语料辅助实际教学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3.1绪论(3课时)
3.1.1课程教学内容
语言;
文化;
语言与文化关系;
语言与方言关系。
3.1.2课程教学要求
让学生大概了解语言概貌;
让学生大致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3.2语言形成(6课时)
3.2.1课程教学内容
中国早期人类迁徙;
上古汉语的形成;
汉语的地域扩散;
汉语方言的形成。
3.2.2课程教学要求
让学生大概了解中国早期原始居民的主要迁徙路径,熟悉汉藏语的大致前身;
让学生大致了解上古汉语形成的历时路径和过程;
使学生熟悉汉语的时空双域的发展和扩散过程和路径;
使学生掌握汉语方言的历时扩散路径和规律,了解现代汉语各大方言和域外汉语方言的形成过程。
3.3汉语方言主要分区及各自主要特点(3课时)
3.3.1课程教学内容
官话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晋语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吴语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徽语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湘语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赣语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闽语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客家话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粤语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平话分布及其主要特点。
3.3.2课程教学要求
让学生了解各大方言的主要分布区域,熟悉各主要方言的内部大致的二级分区;
使学生熟悉各大方言的主要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3.4江苏方言分区及特点(3课时)
3.4.1课程教学内容
江苏方言形成;
江苏方言分区;
江苏方言特点。
3.4.2课程教学要求
让学生熟悉江苏方言大概分区;
使学生掌握方言形成的一般动因。
3.5语言与农作物(3课时)
3.5.1课程教学内容
稻类;
薯类;
豆类;
果类。
3.5.2课程教学要求
使学生熟悉常见农作物的真正来源;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几种农作物来源;
让学生大致熟悉农作物命名常用方法。
3.6语言与地名(3课时)
3.6.1课程教学内容
文化景观;
人口迁移;
历史交通;
民族地理。
3.6.2课程教学要求
使学生熟悉常见地名命名理据;
使学生掌握人口迁徙、民族地理对命名的影响;
让学生大致熟悉历史交通涉及的民族语言渗透。
3.7语言与民俗(3课时)
3.7.1课程教学内容
亲属称谓;
同名异实;
吉利心理;
忌讳心理。
3.7.2课程教学要求
使学生熟悉两大流派的亲属称谓;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方言同名异实;
让学生大致熟悉民众心理对语言的影响。
3.8语言与文字(3课时)
3.8.1课程教学内容
民歌民谣;
方言熟语;
古老汉字;
方言用字。
3.8.2课程教学要求
使学生熟悉常见的民歌民谣、熟语种类;
使学生掌握常见汉字造字法;
让学生大致熟悉方言造字的心理因素。
合计27课时。
4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本课程自编的教学讲义主要基于《汉语方言学》(李如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和《汉语方言调查手册》(李荣,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汉语方言学》主要介绍现代汉语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研究的主要方法,侧重介绍汉语方言描写研究和比较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技巧;《汉语方言概要》以方言类型为经,以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特点为纬,全面介绍现代汉语各大方言基本特征和总体分布概况;《汉语方言调查手册》详细介绍汉语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诸要素调查的常用底本、基本规范和原始语料的处理方法。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通过传统讲授法讲解汉语方言产生、发展、分区、特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多媒体讲解和分析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调查和研究的一般规范、方法。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撰写方言调查报告形式的考查,实际动手作业不少于三次。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本课程资源较多源于实地调查所得,部分材料来自于现有网络资源及相关数据库,另有部分材料为学生在课后,根据现有底本和规定标准,自行调查获取。课程资源拟应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大背景活动中,同时作为“语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编制说明
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理论层次,结合理论的实际应用要求,同时切实新时代对文化育人、以德化人的需求,认真贯彻积极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执笔人:顾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