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引导课课程标准汇编
二〇一八年五月
体能引导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上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大学生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生特点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1.4.3 教材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体育课程的主目标的过程,通过各种设计的身体活动达成的。根据教育学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活动三大类,学习是主体认知外部事物的过程。具体到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参考课时 | |
1 | 理论 | 体育课程简介 | 介绍大学体育的目标、要求及特点 | 1 |
体测说明 | 掌握体测的具体要求,重视 | 1 | ||
2 | 身体素质 | 力量 |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 2 |
速度 |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 2 | ||
耐力 |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 2 | ||
柔韧 |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 2 | ||
灵敏 |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 2 | ||
3 | 选项课引导 | 篮球 | 初步了解 | 1 |
排球 | 初步了解 | 1 | ||
足球 | 初步了解 | 1 | ||
乒乓球 | 初步了解 | 1 | ||
羽毛球 | 初步了解 | 1 | ||
网球 | 初步了解 | 1 | ||
初级剑 | 初步了解 | 1 | ||
木球 | 初步了解 | 1 | ||
定向、越野行走 | 初步了解 | 1 | ||
健美操、踏板操 | 初步了解 | 1 | ||
4 | 机动 | 补测:素质 | 2 | |
合计 | 28 |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现有木球场地一片,球杆30根,球30只,球门12副,能够满足木球选项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木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木球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 身体素质 | 体质测试 | 运动参与 | 课外体育锻炼 |
比重(%) | 40 | 30 | 20 | 10 |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马 鸣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