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启示教育》课程标准

发布者:基础部发布时间:2018-11-14浏览次数:853




《情感启示教育》

课程标准












二〇一五年八月





情感启示教育课程标准


1综述

1.1课程类别

A类纯理论课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于人文法律系法律事务和司法助理专业,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连续授课,总课时32

 本课程是人文法律系法律事务和司法助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1.4  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上,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体验分享,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充分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起到引导释疑作用,关注学生的展示,重视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为学生生命力的彰显和个性的张扬提供条件和空间;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图像、自拍DV、表格等多媒体课件教学,打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课堂。

2.课程目标

2.1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熏陶、情感能力培养和生命情感审美升华,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其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情感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教会他们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底蕴,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了解社会、了解他人,拥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有文化底蕴、珍惜生命意义的人。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情感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2.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1) 通过了解情感对生命、生活的重要意义,领会生命情感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生命价值的内涵,构建健康的自我生命价值观;

(3)了解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与情感的重要意义;

(4)掌握情感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要素

(5) 了解婚恋情感的相关知识,学习恋爱相处的相关艺术;

(6) 学会情感危机处理的办法,能够进行情绪控制与疏导;

(7) 了解相关两性知识,学会保护自己,远离性疾病;

(8) 了解婚姻家庭的相关知识,懂得相关法律知识。

2.社会能力

(1) 具有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

(2)具备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念;

(3) 具有高尚的婚恋道德,构建健康的婚恋观;

(4) 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

3.方法能力

(1) 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2) 有效资料收集、调查研究能力;

(3) 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单元  了解爱的语言 建立情感账户(3学时)

(1) 了解课程的架构、考核、课堂组织形式;

(2) 了解生命情感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3)了解情感账户的概念;了解爱的五种语言;

(4)掌握情感账户的存取款;

 第二单元  生命的价值与责任(3学时)

(1) 了解生命的意义;

(2) 正确认识自我生命的价值;

(3) 正确处理自我身心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第三单元  原生家庭的影响(3学时)

(1) 了解原生家庭的概念;

(2) 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他人;

(3) 原生家庭关系图的解读;

(4) 了解父母的冲突模式以及对自己的影响。

 第四单元  四种依附形态与发展健全的人格(3学时)

(1) 了解自己的依附形态;

(2) 人格的结构、影响因素;

(3)  发展健全的人格。

 第五单元  人际差异与冲突(3学时)

(1) 了解人际差异的产生原因;

(2) 了解差异引起的冲突以及解决的办法;

(3) 掌握两性差异的主要方面。

 第六单元  爱情初探索(3学时)

(1) 了解爱情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爱情三要素及发展阶段;

(3) 正确认识爱情在大学生中的位置。

 第七单元  发展情感智慧(3学时)

(1) 了解情感智慧的概念、意义、内涵;

(2) 用语言标明情绪的重要性;

(3) 了解自己的情绪按钮,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

 第八单元  正确对待婚前性行为  (3学时)

(1) 了解婚前性行为的后果及危害;

(2) 了解必要的性知识与避孕方式;

(3)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第九单元  当我们遭遇失恋(3学时)

(1) 失恋的心理学解读;

(2) 正确对待恋爱挫折;

(3) 失恋后的伦理道德、自我调整。

 第十单元  婚姻的意义 (3学时)

(1) 了解婚姻的意义;

(2) 美满婚姻的影响因素;

(3) 婚姻的相关法律知识。

4.实施要求

4.1  教材选用

 本课程教材为教师自编教材。该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践案例与游戏相结合,可操作性更强,以生命价值和情感智慧为主线,选取了心理学、女性学、社会学、婚姻家庭学等相关内容,活动生动有趣、理论深入浅出、案例典型新颖、训练可操作性强,能够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4.2  教学模式与方法

 本课程课堂讲授采用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案例讨论法、互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大课堂教学内容分析的深度,注重学生体验和分享,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增加知识密度,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网络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难,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对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单元,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实践操作教学。

4.3  教学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具体包括参加学习、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课后作业和集中测试等;本课程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成为课堂的积极主体,在课堂上分享案例、参与角色扮演、愿意带领学生完成任务的同学,将得到额外的奖励,平时成绩占到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察成绩占40%。过程考核中,评价对象应包括职业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关注实践操作与运用能力,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表现,及时反馈,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性考核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4.4  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1.教学条件

(1) 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图书馆。

(2)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良好职业修养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3) 校外相关行业专家的知识支持;

(4) 有较为丰富的课堂与学习指导教学资源,具体包括教学课件与软件、习题与案例、试题库、图书与文献资料等。

2.媒体资源

(1) 课程自编教材与多媒体课件;

(2) 音像、动画素材和视频教学资料;

(3) 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和数字图书馆;

(4) Internet互联网。

5.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执笔人: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