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体育选项课课程标准汇编
二〇一八年五月
目 录
男子篮球选项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男生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篮球课程是学校公共体育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篮球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应职、任职能力与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篮球课程的定位是:
1、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发展的基础课程;
2、发展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思想的实施课程;
3、传授篮球相关知识的教育课程;
1.4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篮球课程是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质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5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根据课程总体设计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订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
1.5.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将本课程划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1.5.2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篮球的发展现状;初步掌握篮球的规则和裁判知识,提高学生的观赏能力。
2、通过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
3、通过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战术素养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4、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1.5.3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通过篮球选项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基本知识、篮球基本技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并根据掌握技术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2 课程目标
2.1专业能力目标
1、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篮球文化欣赏能力。
2、能够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的进行篮球运动锻炼,提高自己的篮球运动能力;能够掌握常见的篮球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2.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自己篮球学习目标,自觉通过篮球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篮球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3社会适应能力目标
通过篮球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标准,能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表现良好的道德风貌和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辩证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篮球运动简介
了解现代篮球的发展现状
1
篮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篮球技能
球性练习和基本移动
规范掌握技术
2
原地和行进间高低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急停急起
动作规范连贯
2
原地单、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球,行进间横向传接球
传球动作规范、力度把握适中,行进间传接球提前量要合理
2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
掌握投篮的要领,动作要规范
2
持球交叉步突破
突破动作要合理,突破时机要准确
2
教学比赛
体验比赛乐趣
2
技能考试
检验技能掌握情况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主”开放式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1、场地设施:室外有水泥场地10片,塑胶场地9片,室内场地1片,能够满足篮球选项课程的开展。
2、师资力量:现有6名篮球专业老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篮球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庞建民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女子篮球选项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女生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篮球选项课程是大学生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1.4.3 教材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体育课程的主目标的过程,通过各种设计的身体活动达成的。根据教育学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活动三大类,学习是主体认知外部事物的过程。具体到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篮球运动简介
介绍篮球运动起源、发展、价值
1
篮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篮球技能
移 动
变速跑、变向跑等
2
运 球
高低运球、变向运球
2
传接球
双手胸前传接球
2
投 篮
单手投篮,行进间投篮
4
突 破
持球交叉步突破
2
基本战术
个人防守、“一对一”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现有篮球场地19片,能够满足篮球选项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6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篮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篮球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王 军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女子排球选项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女生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排球选项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1.4.3 教材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体育课程的主目标的过程,通过各种设计的身体活动达成的。根据教育学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活动三大类,学习是主体认知外部事物的过程。具体到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排球运动简介
介绍排球运动起源、发展
1
排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排球技能
准备姿势、移动步法
掌握基本技术
2
垫球技术
掌握一般垫球技术
2
传球技术
基本掌握传球技术
2
发球技术
掌握侧面下手发球
2
合掌挡球技术
掌握合掌挡球的技术
2
教学比赛
比赛中促进对排球技术掌握
2
技能考试
检查技能掌握情况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现有排球场地十片,排球150只,能够满足排球选项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2名经过院校专业培训的排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排球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周长江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羽毛球选项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羽毛球选项课程是大学生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1.4.3 教材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体育课程的主目标的过程,通过各种设计的身体活动达成的。根据教育学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活动三大类,学习是主体认知外部事物的过程。具体到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羽毛球运动简介
介绍羽毛球运动起源、发展、价值
1
羽毛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羽毛球基本技术
基本站位及握拍方法
规范掌握技术
2
上网步法、后场步法等
基本掌握动作要领
2
正手发高远球、发手发网前球技术
较熟练掌握动作
2
正手击高远球、吊球,及挑后场高球技术
动作正确规范,击球连贯
2
正手打斜线球技术
结合身体能力,基本掌握
2
网前球技术
身体协调动作基本合理
2
单打比赛教学
检验技能掌握情况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现有羽毛球场地六片,训练馆空场地600平方米,能够满足羽毛球球选项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羽毛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羽毛球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章晓伟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网球选项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网球运动起源于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由两名或两对选手隔网用球拍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网球运动具有力与美结合的击球动作、变化多端的战术打法等特点,极具观赏性和趣味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加者。经常打网球,可明显改善人体心肺功能,塑造健美体形,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本课程主要讲授网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战术和竞赛规则,介绍网球运动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1.4.3 教材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体育课程的主目标的过程,通过各种设计的身体活动达成的。根据教育学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活动三大类,学习是主体认知外部事物的过程。具体到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网球运动简介
介绍网球运动起源、发展、价值
1
网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网球技能
握拍、移动
掌握握拍方法、移动步法
1
发球
力量和方向的控制
2
底线正拍抽击球技术(考试)
熟练运用
5
底线双手反拍抽击球技术
技术正确
2
反拍下旋击球技术
落点深
2
教学比赛
能灵活运用所学技术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现有篮球场地19片,能够满足篮球选项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6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篮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篮球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刘春晓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木球选项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木球选项课程是大学生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1.4.3 教材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体育课程的主目标的过程,通过各种设计的身体活动达成的。根据教育学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活动三大类,学习是主体认知外部事物的过程。具体到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木球运动简介
介绍木球运动起源、发展、价值
1
木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木球技能
准备姿势、握杆、瞄准引杆技术
规范掌握技术
2
短距离推杆技术
规范、稳定
2
中长距离挥杆击球技术
方向、力度的控制
2
攻门技术
熟练掌握
2
门前调整技术
合理的判断、选择
2
教学比赛
体验比赛乐趣
2
技能考试
检验技能掌握情况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现有木球场地一片,球杆30根,球30只,球门12副,能够满足木球选项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木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木球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马 鸣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应急体适能选项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体适能课程课程是学校公共体育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应职、任职能力与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应急体适能课程的定位是: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的体育课程,主要是以大学生身体活动为载体,通过设置特定的情景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应急知识、应急技能、身体能力以及心理适应和应变处理能力。该门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具备由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突发事件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应急体适能的综合素质,使他们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期间能够熟练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
1.4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1.5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根据课程总体设计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订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
1.5.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将本课程划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1.5.2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1、了解应急体适能的概念;初步掌握应急知识、技能和体能锻炼方法,提高学生的应急适应能力。
2、通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水平。
3、通过演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应急素养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4、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1.5.3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应急基本知识、应急基本技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并根据掌握技术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2 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具体目标体系,按照学生身心发展顺序加以组合,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的直接依据和评价标准[4]。课程目标按要求共划分为5个领域,分别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具体目标内容如下: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多媒体、情景设置、分组讨论以及模拟演习等教学方法,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应急体适能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培养他们的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并能够独立的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锻炼大学生应急逃生所具备的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和机能。
身体健康目标:让大学生了解应急体适能知识,客观的评定应对突发事件所具备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以及身体机能状况,并能够熟练掌握提高应急体适能的锻炼方法和手段。
心理健康目标:传授大学生学会在突发事件前期的心理准备、中期的心理适应以及后期的调整方面锻炼自己,并能够运用各种方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挑战个人体能极限,提高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应急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身心适应。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程内容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分成两个模块,一是人为因素类突发事件,包括交通事件、人为火灾、抢劫事件、活动伤害、溺水、烧烫伤等项目,二是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自然火灾,洪涝水灾、核生化伤害等项目,如图1所示。按照课程形式又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其中理论课程主要讲解基本的应急知识、应急技能和心理适应;实践课主要是通过情景设置、现场演习和分组讨论等环境让学生来亲身体验,通过身体活动来达到应急所需的身体能力的水平。课时为28学时左右)。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课程简介
介绍应急体适能起源、发展、价值
1
体适能常识
基本知识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技能
地震灾害应急体适能训练
规范掌握技术
2
火灾应急体适能训练
规范、稳定
2
水灾事件应急体适能训练
规范、准确
2
抢劫事件应急体适能训练
规范、稳定
2
心脏病事件应急体适能训练
规范、正确
2
教学比赛
体验比赛乐趣
2
技能考试
检验技能掌握情况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高职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主”开放式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课程教学资源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在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富有教育价值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财力、物力、自然地理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主要是指授课教师,也就是体育教师,他们不仅仅是课程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策划者、开发者。体育教师在具备应急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基础上,还要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和娴熟技能,但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并不具备,这就需要他们积极参加比较系统的、正规的专业培训后,通过考试合格方可担任此课程的授课工作。财力资源主要是用于投入一次性教学材料和定期置换及维修体育设备的经费。物力资源包括教学场地、器材和情景道具。自然地理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运动场、图书馆、实训室、宿舍、食堂和学校周围气象、水文、地质、地理、生物等有利资源。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许龙成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女子初级剑术选项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剑术教学是通过学生持剑器械,根据编排套路练习的一种的体育教育,审美教育即美育,或称为美感教育。体育和美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及延续性,不局限于学校,有其终身教育的意义,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健壮体魄,美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审美品位,两者有密切联系。剑术是中国武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开展剑术教学有利于审美教育的具体实施,能在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1.4.3 教材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体育课程的主目标的过程,通过各种设计的身体活动达成的。根据教育学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活动三大类,学习是主体认知外部事物的过程。具体到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介绍武术的知识
1
剑术的形成,介绍
剑术介绍
1
2
身体素质
力量练习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练习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练习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练习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练习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初级剑术基本套路
预备式
规范掌握技术
2
第一组套路
规范掌握技术
2
第二组套路
规范掌握技术
2
第三组套路
规范掌握技术
2
第四组套路
规范掌握技术
2
技能考试
检验技能掌握情况
4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现有足球场地一片,剑100把,能够满足初级剑术选项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1名专业武术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初级剑术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比重(%)
50
30
2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季宵磊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跆拳道选项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跆拳道课程是是一门以修身养性为基础,技击格斗为核心,以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为目的,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本课程主要学习跆拳道理论知识、礼节、基本功、品势、竞技技术,介绍自卫防身术。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掌握运动技能,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完善心理品质,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1.5课程设计思路
1.5.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5.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1.5.3 教材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体育课程的主目标的过程,通过各种设计的身体活动达成的。根据教育学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活动三大类,学习是主体认知外部事物的过程。具体到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5.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掌握跆拳道基本技术和技能,并能运用于实践。
2.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各关节柔韧性和灵敏度,增加击打与抗击打能力。培养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3.发展个性,磨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宽厚待人的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4.了解跆拳道运动的起源发展,跆拳道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5.提高学生的欣赏跆拳道高水平比赛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跆拳道运动简介
了解起源、发展、价值
1
跆拳道比赛规则和方法
了解
1
2
身体素质
力量练习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练习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练习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练习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练习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跆拳道太极一章
预备式
规范掌握技术
2
第一组套路
规范掌握技术
2
第二组套路
规范掌握技术
2
第三组套路
规范掌握技术
2
第四组套路
规范掌握技术
2
技能考试
检验技能掌握情况
4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现有室内训练馆场地600平方米,能够满足跆拳道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2名教师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跆拳道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朱亮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女子踏板操选项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踏板操选项课程是大学生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在踏板上随着动感音乐(每分钟120拍左右)有节奏地上下舞动,进行踏板操的动作和步伐,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专项体育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1.4.3 教学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踏板操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踏板操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 论
踏板操运动概述
介绍踏板操运动起源、发展、价值
1
踏板操初级套路创编与队形变化
掌握基本锻炼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 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 度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 力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 韧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 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踏板操基本技术动作
步伐:基本步、 一字步、V字步、A字步
熟练掌握踏板操的基本步伐
2
基本步、上板点、下板点旋转步、上板后屈腿、上板吸腿、上板侧、后踢腿、过板、转身步、骑板等
熟练掌握几种基本步伐及组合,并能结合手臂的动作进行练习
4
4
踏板操组合套路
踏板操初级套路创编
根据踏板操创编原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套路创编,在创编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
6
5
考 核
踏板操组合动作考试
动作连贯流畅,有力度、幅度、有很好的表现力
2
6
机 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主动学习。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学校现有铺地胶的舞蹈房一间,组合音响一套,能够满足踏板操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1名踏板操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踏板操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与练结合,教师辅导为辅,踏板操社团活动,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比重(%)
50
30
2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合理布局、使用学校场地器材,经常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常用器材的新功能,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徐 敏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健美操选项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健美操选项课程是大学生以健美操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动作、套路组合和竞赛规则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1.4.3 教学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 论
健美操运动概述
介绍健美操运动起源、发展、特点、运动价值等
2
2
身体素质
力 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 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 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 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 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健美操技能
音乐节奏的识别
能够正确的识别音乐节拍
1
头部基本技术
熟练掌握头部前屈、后屈和侧屈;左转、右转; 绕及绕环
1
头、肩部、胸部等基本动作
熟练掌握健美操头、肩、胸部的基本动作
2
基本手型:拳、并掌、立掌、开掌、花掌
熟练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手型
2
健美操上肢基本动作
各个上肢动作都要到位
2
健美操下肢基本动作
注意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2
4
健美操组合套路
大众健美操套路比赛
体验比赛乐趣,在比赛中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
2
5
考 核
健美操组合动作考试
动作连贯流畅,有力度、幅度、有很好的表现力
2
6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学校现有铺地胶的舞蹈房一间,组合音响一套,能够满足健美操俱乐部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1名健美操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健美操俱乐部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与练结合,教师辅导为辅,健美操社团活动,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比重(%)
50
30
2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使用学校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徐 敏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