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八年五月
目 录
女子篮球俱乐部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篮球俱乐部课程是大学生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1.4.3 教材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体育课程的主目标的过程,通过各种设计的身体活动达成的。根据教育学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活动三大类,学习是主体认知外部事物的过程。具体到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3.1大二上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篮球运动简介
介绍篮球运动起源、发展、价值
1
篮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篮球技能
运球
变向运球技术
2
传球
原地、行进间传球
2
投篮
原地、行进间投篮
2
基础配合
进攻、防守基础配合
2
全场攻防基本战术
攻防基本战术
2
教学比赛
半场、全场教学比赛
4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3.2大二下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篮球运动简介
介绍篮球运动起源、发展、价值
1
篮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篮球技能
基本技术练习
运、传、投各项技术
4
基础配合练习
攻、防基础配合
4
基本战术演练
攻、防战术演练
2
教学比赛
全场、半场比赛
4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现有篮球场地19片,能够满足篮球选项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6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篮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篮球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王 军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男子篮球俱乐部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一下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篮球课程是学校公共体育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篮球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应职、任职能力与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篮球课程的定位是:
1、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发展的基础课程;
2、发展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思想的实施课程;
3、传授篮球相关知识的教育课程;
1.4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篮球课程是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质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5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根据课程总体设计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订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
1.5.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将本课程划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1.5.2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篮球的发展现状;初步掌握篮球的规则和裁判知识,提高学生的观赏能力。
2、通过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
3、通过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战术素养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4、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1.5.3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通过篮球选项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基本知识、篮球基本技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并根据掌握技术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等级评价。
2 课程目标
2.1专业能力目标
1、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篮球文化欣赏能力。
2、能够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的进行篮球运动锻炼,提高自己的篮球运动能力;能够掌握常见的篮球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2.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自己篮球学习目标,自觉通过篮球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篮球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3社会适应能力目标
通过篮球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标准,能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表现良好的道德风貌和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辩证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3.1 上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篮球运动简介
了解现代篮球的发展现状
1
篮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篮球技能
球性练习和基本移动
规范掌握技术
2
原地和行进间高低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急停急起
动作规范连贯
2
原地单、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球,行进间横向传接球
传球动作规范、力度把握适中,行进间传接球提前量要合理
2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
掌握投篮的要领,动作要规范
2
持球交叉步突破
突破动作要合理,突破时机要准确
2
教学比赛
体验比赛乐趣
2
技能考试
检验技能掌握情况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3.2 下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篮球运动简介
了解现代篮球的发展现状
1
篮球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篮球技能
球性练习和基本移动
规范掌握技术
1
变向、转身运球
动作规范连贯
2
急停跳投
掌握投篮的要领,动作要规范
1
顺步突破与转身突破
突破动作要合理,突破时机要准确
2
掩护配合、突分配合
挤过防守、交换防守
掌握配合的跑动路线,跑位要积极,配合时机要合理
4
教学比赛
体验比赛乐趣
2
技能考试
检验技能掌握情况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主”开放式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1、场地设施:室外有水泥场地10片,塑胶场地9片,室内场地1片,能够满足篮球选项课程的开展。
2、师资力量:现有6名篮球专业老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篮球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庞建民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女子排球俱乐部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二上、下两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女子排球俱乐部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专项体育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第一为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1.4.3 教学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3.1大二上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 论
排球运动简介
介绍排球运动起源、发展、
1
排球比赛规则及方法
基本掌握排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 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 度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 力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 韧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 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排球基本技术
垫球技术
掌握一般垫球技术
2
传球技术
基本掌握传球技术
2
发球技术
掌握侧面下手发球
2
合掌挡球技术
掌握合掌挡球的技术
2
4
排球教学比赛
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技术,体验比赛乐趣
4
5
考 核
技能考试
检查技能掌握情况
2
6
机 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3.2大二下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 论
排球课程简介
了解排球课程内容和要求
1
排球比赛规则及裁判法
掌握主要规则和裁判法
1
2
身体素质
力 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速 度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耐 力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柔 韧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灵 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3
排球基本技术
垫球技术
掌握一般垫球技术
2
传球技术
基本掌握传球技术
2
发球技术
掌握侧面下手发球
2
4
排球教学比赛
3对3、4对4排球教学比赛
在比赛中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体验比赛乐趣。
6
5
考 核
排球技能考核
2
6
机 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学生根据俱乐部课程要求自主学习、比赛,教师进行辅导。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主动学习。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学校现有排球场十片,排球150个,能够满足排球俱乐部课程开展的需要。师资力量方面:现有3名通过院校培训的排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排球俱乐部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与练结合,教师辅导为辅,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比重(%)
50
30
2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合理布局、使用学校场地器材,经常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常用器材的新功能,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周长江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网球俱乐部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二上、下两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网球运动起源于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由两名或两对选手隔网用球拍轮流击球的一项球类运动。网球运动具有力与美结合的击球动作、变化多端的战术打法等特点,极具观赏性和趣味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加者。经常打网球,可明显改善人体心肺功能,塑造健美体形,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本课程主要讲授网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战术和竞赛规则,介绍网球运动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1.4.3 教材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体育课程的主目标的过程,通过各种设计的身体活动达成的。根据教育学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活动三大类,学习是主体认知外部事物的过程。具体到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3.1大二上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网球运动简介
介绍网球运动起源、发展、价值
1
网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网球技能
握拍、移动
掌握握拍方法、移动步法
1
发球
力量和方向的控制
2
底线正拍抽击球技术
熟练运用
2
底线双手反拍抽击球技术
技术正确
2
反拍下旋击球技术
落点深
2
教学比赛
能适当运用所学技术
3
技能考试
检验学习效果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3.2大二下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网球运动简介
介绍网球运动起源、发展、价值
1
网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网球技能
握拍、移动
掌握握拍方法、移动步法
1
发球
力量和方向的控制
1
底线正拍抽击球技术
熟练运用
2
底线双手反拍抽击球技术
技术正确
2
反拍下旋击球技术
落点深
2
教学比赛
能灵活运用所学技术
4
技能考试
检测学练效果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现有篮球场地19片,能够满足篮球选项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6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篮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篮球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刘春晓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羽毛球俱乐部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二上、下两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羽毛球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是大学生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专项体育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1.4.3 教学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3.1大二上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 论
羽毛球裁判法
掌握羽毛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 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 度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 力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 韧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 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羽毛球基本技术动作
基本站位、步法
较熟练掌握各种步法的运用
1
发球技术
基本掌握发球的基本技术
1
击球技术
基本掌握击球的基本技术
2
网前球技术
基本掌握网前球的基本技术
2
正手攻球技术
基本掌握依靠动作运用,完成学习任务
2
逼反手战术
基本掌握技术要领
2
4
教学比赛
单、双打教学比赛
体验比赛乐趣,在比赛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
3
5
考 核
羽毛球考试
动作较正确、规范,身体各部位较为协调、灵活
2
6
机 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3.2大二下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 论
羽毛球裁判法
通过裁判法的学习,能够担当比赛裁判工作
1
2
身体素质
力 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速 度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耐 力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柔 韧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灵 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3
基本战术
基本站位、各种步法
熟练掌握各种移动步伐
1
发球技术
熟练掌握发球的技术要领,并能结合比赛进行练习
1
击球技术
熟练掌握击球动作要领
2
网前球技术
熟练掌握网前球动作要领
2
压后场底线战术
熟练掌握动作要领,身体协调配合
2
打四方球和吊、杀上网战术
动作连贯流畅,有力度、角度、有很好的表现力
2
4
教学比赛
根据学生能力分组单、双打比赛
体验脚步移动和击球技术的掌握能力,在比赛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
3
5
考 试
羽毛球考试
动作正确、规范,有参与比赛的基本能力
2
6
机 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学生根据俱乐部课程要求自主学习、比赛,教师进行辅导。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主动学习。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学校现有室内羽毛球场地六块,室内活动场地600平方米,能够满足羽毛球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2名羽毛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羽毛球俱乐部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与练结合,教师辅导为辅,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比重(%)
50
30
2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合理布局、使用学校场地器材,经常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常用器材的新功能,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章晓伟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木球俱乐部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二上、下两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木球选项课程是大学生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1.4.3 教材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体育课程的主目标的过程,通过各种设计的身体活动达成的。根据教育学分类,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活动三大类,学习是主体认知外部事物的过程。具体到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体育相关知识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两个方面。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3.1大二上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木球运动简介
介绍木球运动起源、发展、价值
1
木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木球技能
准备姿势、握杆、瞄准引杆技术
规范掌握技术
1
短距离推杆技术
规范、稳定
2
中长距离挥杆击球技术
方向、力度的控制
1
攻门技术
熟练掌握
2
门前调整技术
合理的判断、选择
1
基本战术
适当运用
2
教学比赛
体验比赛乐趣
4
技能考试
检验技能掌握情况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3.2大二下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论
木球运动新动向
介绍木球运动发展新趋势
1
木球比赛规则与方法
能够组织小规模的木球比赛
1
2
身体素质
力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度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力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韧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敏
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木球技能
准备姿势、握杆、瞄准引杆技术
规范掌握技术
1
短距离推杆技术
规范、稳定
1
中长距离挥杆击球技术
方向、力度的控制
1
攻门技术
熟练掌握
1
门前调整技术
合理的判断、选择
1
基本战术
灵活运用
3
教学比赛
体验比赛乐趣
4
技能考试
检验技能掌握情况
2
4
机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表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知因素,可作适当调整。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现有木球场地一片,球杆30根,球30只,球门12副,能够满足木球选项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2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木球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木球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统一,学与练结合,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课外体育锻炼
比重(%)
40
30
20
1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
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马 鸣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轮滑俱乐部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二上、下两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轮滑俱乐部课程是以掌握轮滑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专项体育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1.4.3 教学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3.1大二上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 论
轮滑运动概述
介绍轮滑运动起源、发展、分类
2
轮滑鞋的选择
直排轮,双排轮,大小尺寸介绍
2
2
身体素质
力 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 力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轮滑基本知识学习
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法
掌握轮滑的自我保护,摔倒保护方法
4
基础动作
站立脚步,行走脚步,踏步等
4
4
轮滑基础
向前、向后滑行练习、停止动作、转弯动作练习、弧形动作练
自主练习,体验比赛乐趣,在比赛中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
8
5
考 核
轮滑比赛
动作连贯流畅,速度
2
6
机 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3.2大二下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 论
轮滑基本技术介绍
掌握基本技术的动作
2
轮滑比赛的规则
掌握比赛规则与方法
2
2
身体素质
速 度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柔 韧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灵 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3
轮滑基础
向前、向后滑行练习、停止动作、转弯动作练习、弧形动作练
自主练习,体验比赛乐趣,在比赛中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
14
4
考 核
轮滑比赛
动作,速度,连贯性
2
5
机 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学生根据俱乐部课程要求自主学习、比赛,教师进行辅导。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主动学习。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师资力量方面:现有1名轮滑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轮滑俱乐部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与练结合,教师辅导为辅,学生社团活动,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比重(%)
50
30
2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合理布局、使用学校场地器材,经常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常用器材的新功能,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季宵磊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
健美操俱乐部课课程标准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并于大二上、下两学期开设。
1.3课程性质
健美操俱乐部课程是大学生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专项体育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时,它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育人、身心并进。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1.4.3 教学内容选用体现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做到目标引导内容,根据具体化的目标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注重实效性、合理性、知识性、简单易学,结合休闲体育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浓郁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1.4.4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跟踪、评价及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2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参加小型群体性的运动竞赛。
2.3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2.5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3.1大二上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 论
健美操概述
介绍健美操运动起源、发展、价值
1
健美操初级套路创编与队形变化
掌握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 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速 度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耐 力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柔 韧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灵 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与手段
2
3
健美操基本技术动作
基本手型:拳、并掌、立掌、开掌、花掌
步伐:走步、 一字步、V字步、踏步
熟练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手型、基本步伐
2
点地、脚尖点地、脚跟点地、漫步、跑步、侧并步、并步、迈步点地
熟练掌握几种基本步伐及组合,并能结合手臂的动作进行练习
2
抬腿、吸腿、摆腿、踢腿、吸腿跳、并步跳、分腿跳
熟练掌握几种跳步的技术要领,并能进行组合练习
2
4
健美操组合套路
大众健美操初级套路比赛
体验比赛乐趣,在比赛中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
6
5
考 核
健美操组合动作考试
动作连贯流畅,有力度、幅度、有很好的表现力
2
6
机 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3.2大二下学期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1
理 论
健美操中级套路创编、
掌握健美操中级套路创编的原则
1
健美操队形变化和裁判法
掌握健美操基本比赛规则与方法
1
2
身体素质
力 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速 度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耐 力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柔 韧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灵 敏
完成练习任务,掌握练习方法
2
3
健美操基本技术动作
步伐:漫步、跑步、侧并步、迈步点地、迈步吸腿、迈步后屈腿、侧交叉步、并步跳、小马跳、
熟练掌握健美操基本步伐,并进行组合练习
2
抬起类:踢腿、吸腿跳、摆腿跳、踢腿跳、弹踢腿跳、后屈腿跳
熟练掌握几种跳步的技术要领,并能组合起来练习
2
双腿类:并步跳、分腿跳、开合跳、半蹲、弓步、提踵
熟练掌握双腿类动作要领,并进行组合练习
2
4
健美操组合套路
大众健美操中级套路教学比赛
体验比赛乐趣,在比赛中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
6
5
考 核
健美操组合动作考试
动作连贯流畅,有力度、幅度、有很好的表现力
2
6
机 动
补测:素质、技能
2
合计
28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教材统一选用我校审定的校本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主要参考教材为梁培根主编《高职体育》(江苏高职院校公体统编教材)河海大学出版社。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精神,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同时实行满足学生要求的“三自式”开放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学生根据俱乐部课程要求自主学习、比赛,教师进行辅导。
4.2.2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挂图、录像、课件、实物、网络等手段,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主动学习。
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驱动引入安全、环保、绿色、成本意识等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课堂练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少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学校现有铺地胶的舞蹈房一间,组合音响一套,能够满足健美操俱乐部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现有1名健美操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现状,健美操俱乐部课程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与练结合,教师辅导为辅,健美操社团活动,课内外一体化。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体育成绩考核办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计分,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见下表)。
各项考核内容及其比重
考核内容
专项技能
身体素质
运动参与
比重(%)
50
30
20
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学生体育课程评分说明:请假1次扣0.5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无故旷课1次扣3分;旷课3次、请假超过1/3、早操出勤次数达不到50次/学期者,体育课成绩为不及格。
体育课成绩每学期评定一次,体育课成绩不及格者,第二学期补考。缺席1/3以上者体育课重修。
被选拔为学校各项目运动代表队的学生,在训练期间可免上体育课,其体育课程成绩由教练员测验评定。
凡在考试中因病、因事请假经批准的体育课程缺考学生,必须在本学期到任课教师处补考,否则做旷考处理,如本学期不能参加考试的需办理缓考相关手续。
学生《标准》成绩每年评定一次,在本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标准》成绩达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按毕业当年和其它学年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因病和残疾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成绩按及格计,不判定等级。免予执行《标准》的学生,仍可以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评选。
4.4.2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打破片面追求客观和量化的传统体育效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的考核方法。
教师的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的内容是以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为主的教师业务素养,和以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定以及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
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设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等。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4.5.1人力资源的开发
学校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4.5.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合理布局、使用学校场地器材,经常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常用器材的新功能,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徐 敏
审定负责人:
体育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