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标准

发布者:基础部发布时间:2018-11-14浏览次数:3404

   1 综述

1.1课程类别

本课程属于我校B类理实一体化课程。

1.2适用专业与开设学期

本课程适用全校各专业,大一下学期每周五全天

1.3课程性质

1.通过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在“五维大学生观”要求下的健康理念,尤其注重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

2.通过课程提高大学生全面认识“体验式学习”,理解“大学生、大文化”的教育目的。

3.通过课程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认识,掌握运用大学生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















1.4课程设计思路

1.4.1“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联合推行的一项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本计划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四个统一”的要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统揽大学生课外业余学习教育活动的龙头工程,能够发挥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计划的重要作用。此计划使素质教育从课堂教育教学延伸到课堂外的教育教学,覆盖全体同学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实施这一计划,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扎实、有效,并落到实处。团中央发起实施的《新世纪青少年素质训练计划》推出青少年素质训练营,08年暑期已开始在北京、昆明、哈尔滨、宜昌举办以"环境与生存"为主题的青少年素质训练活动,其他项目的活动也在全国陆续展开。此活动是团中央推出的新世纪青少年素质训练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根据新世纪对青少年的素质要求,适应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依托全国青少年活动阵地,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展开对青少年的素质训练。

1.4.2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及实践,围绕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服务、服从专业需求为职责,设计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尊重体育学科体系,唾弃学科本位主义。以“未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健康第一、职业导向、能力发展”教学新模式。


2 课程目标

2.1运动参与目标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为补充,认真组织校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为学生学习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环保意识、人文素养创设活动载体,并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2.2运动技能目标

通过体验式的活动内容以及体验、分享、反思、总结和应用五个环节, 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 意识,提高大学生在“五维体育观”要求下的健康理念,尤其注重学生心理 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心理健康目标

是克服心理惰性,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拓展训练通过形式多样、变幻莫测的情景对青少年学生予以磨练,促使青少年学生学会在看似杂乱中找出规律,培养青少年学生以积极开拓的姿态去战胜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社会适应目标

是真诚的交流、顺畅的沟通,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在整个培训中通过每个人的发挥与自我的全面展现,从中更全面地认识到每个人的特长、优点及潜质所在,有助于帮助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与他人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与潜质及相互配合与协作、相互学习与借鉴。

  合作+潜能+核心+目标+心态+沟通+信心=素质拓展训练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类 别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理论

部分

课程介绍

0.5

破冰团建

0.5

实践

部分

打破人际隔阂       1

1

团队决策力         2

1

合理分配资源       3

1

体验信任           4

1

体能极限挑战       1

2

心理极限挑战       2

2

其它

考    核

0.5

机    动

0.5

合   计

10



4 实施要求

4.1教材编写与选用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2010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兆方。

4.2教学模式与方法

4.2.1教学模式

拓展训练课程实施分为项目体验、团队分享、集体反思、引导总结、实践应用五个部分。教师首先布置项目,然后学生体验,体验结束之后,每个 人或选代表在团队内部分享自己在项目过程的感受、体会、心得等,大家集 思广益,不断反思、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将其应用到以后的项 目或学习生活中。整个训练以项目体验为基础,回顾分享为核心,总结应 用为目的。通过不断的总结提升,可以很好的提升心智、改变行为,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

4.2.2教学方法手段

进行游戏破冰,引起兴趣,使其进入角色; 其 次,根据拓展训练的项目要求,将学生分为 2 3 组,学生自选队长,起队 名、队训,组建团队。小组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协作,共同迎接项目挑 战。根据教学目的不同,可采用户外拓展、室内拓展、综合素质练习等多种 训练形式组合进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各项素质

4.3教学环境与手段

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课简称拓展训练,这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进行很好的锻炼。结合大学校园的实际情况,对提高大学生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体验、反思、总结和应用四个环节,培养同学们积极的自我挑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的能力,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给同学们带来提高:动手能力,身心的控制能力,受挫力,沟通能力,自我的再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超越的能力,领导力,承担责任、诚信、团队合作等。

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课的项目基本上分为三类:以个人挑战为主项目,个人挑战和团队配合相结合的项目和团队协作为主的项目。一个学期的活动应用层次上分为5部分,层次一:传统的理论学习部分,有时也在室内进行;层次二: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在团队的支持下,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层次三: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以团队挑战为主;层次四: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在团队的共同参与下,以激发个人潜能,挑战与战胜困难的项目,尤其是对个体心理冲击力较大的项目;层次五: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团队接受挑战。具体活动课程内容分为:高空项目、中空项目、低空项目、地面项目、心智项目、理论项目、户外项目。

4.4教学考核与评价

4.4.1成绩考核办法:

(一)内容

1.理论部分(10%):口述(对于拓展训练的了解)

2.实践部分

1)个人实践:信任背摔的安全保护(20%)

2)团队实践:集体挑战考核,包括学生互相评价(20%)

3)极限挑战:个人的身体极限和心理极限的挑战,教师评价(30%

3.学习态度

1)课堂表现(5%)

2)出勤情况(15%)

(二)评分标准

1.理论部分:满分10分,通过一天课程对课程的理解。

2.实践部分:

1)个人实践:信任背摔保护人员的三步保护法20分。

2)团队实践:集体挑战考核,包括学生互相评价20分。

3)极限挑战:对于个人身体极限和心理极限的挑战,教师评价30分。

3.学习态度:

1)课堂表现:满分5分,课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及在各个项目中表现。

2)出勤情况:满分15分,上午,下午迟到早退扣3分。旷课成绩0分,跟下个班级重修。

4.4.2课程评价

拓展训练课程主要从过程以及结果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与考核。 过程评价占 30% ,其中老师评价占 20% ,队长评价占 10% 。主要看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表现,包括: 是否具有很好的组织观念、是否能够主动沟通与积极协作以及对待活动的态度与参与、完成情况等。每节课都会有竞赛环节,获胜的队会有加分奖励,以激励学生参与项目。结果评价占 70% ,主要看技术操作以及身体素质考核情况,其中技术考核占 40% ,主要是一个团体项目的操作,考验整个团队的协调、配合; 身体素质占 20% ,主要考核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等; 另外还有拓展训练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占10% 。考核评价贯穿学期始终,综合地考察学生的各项素质,对学生进 行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

4.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拓展训练项目及方式。对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可以与新生军训相结合,除军事训练的必要科目之外,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板块,使其尽快融入新的集体,同时还可以与学生运动会 相结合,开展比赛、表演项目,凝聚集体力量,丰富项目内容;在体育课程中增设相应训练板块以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以直接以拓展训练专选课的形式开展拓展训练;在平时还可以与大学生班级管理、建设相结合,增强凝聚力; 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认同感; 还可以与大学生心理辅导相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等。

5 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旨在为全校的广大学生服务。

编写执笔人:季宵磊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中心